)上“曰”下“匄”(gài),“曰”的甲骨文()是“口”上有一短横指明张口出气说话;“匄”的甲骨文(
)像是被砍去手的奴隶(
)向一个站立的人乞求的样子,后写作“丐”;“曰”与“匄”合起来的“曷”字表示大声乞求或大声喝止。“谒”经隶变后写作“謁”,简化为“谒”。
“谒”的本义是“禀告”“陈述”。引申为“拜见”“请见”,作名词,意为“进见时用的名帖”。常见义项和例释如下:
朱然墓木名刺和谒
①动词,禀告,陈述。用于对尊长。如:
请谒事情(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)
【参考译文:请允许我禀告事件的实际情况】
②动词,拜见,请见。如词语“拜谒”,如:
余朝京师,生以乡人子谒余(九下《送东阳马生序》)
③名词,进见时用的名帖。如词语“谒刺”,如:
使者惧而失谒(司马迁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)
【参考译文:使者害怕而丢失了进见时用的名帖】
古代人们送名帖场景
(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