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唱歌跑调的问题成为了音乐爱好者和歌唱者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。不论是在聚会上、KTV中,还是在网络上,越来越多人开始讨论为什么自己总是跑调,或是偶尔听到身边的朋友、同事唱歌时音不准的现象,究竟是天赋使然,还是后天环境与训练的因素使然?那么,唱歌的音准偏差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?
一、歌唱音准偏差问题产生的原因
1. 声乐训练不足
许多歌唱者因为才艺广泛,像是器乐或舞蹈等,对声乐的重视并不多。有些人甚至只是为了高考临时抱佛脚地学唱一首歌,练习时间有限,音准和节奏自然会跟不上。还有些歌唱者可能与音乐完全脱节,根本对音乐基础知识没有什么概念。结果在唱歌的时候,不是高了就是低了,甚至连基本的音高都找不到,真是让人感到无奈。这就像许多初学者面对钢琴时,往往得花大量时间才能抓住简谱,甚至不是一句一个调,那种南腔北调的情景令旁人笑到肚子痛。这样的情况常常会让初学者对音乐失去信心。
2. 歌唱方法欠佳
我们都知道,歌唱是一门技巧与技巧的结合。即使有一定基础的人,如果没有相应的声乐训练,使用不恰当的方法唱歌,那么同样会出现音不准的现象。譬如,有的歌唱者在演唱高音时,为了不影响表演效果,不得不低八度或用很大的力气硬喊声。这样一来,不仅输出的声音失去了应有的亮度,反而可能让音高受到限制。如果没有进行混声训练,声音在中低音区时更多依靠真声的成分,而在高音区时则可能变成假声,可谓是一种典型的“自然声歌唱”。这种方式在低音还算稳定,但到了高音区,容易出现破音、跑调的情况。
3. 气息运用不当
唱歌不仅是用嗓子,还与气息的训练密切相关。有些歌唱者知道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,却运用方法不当,一种情况是喉咙没有打开,声音的通道不畅,努力吸气却增加了小腹的收缩,造成“无用功”;另一种则是小腹收缩的力度过大,导致横膈膜运作不当,这样上浮的气息容易引发“冒调”状态。如果在训练中没有找到“气息与声”的平衡点,只专注声带的高频段,音调自然容易失去稳定性。
二、歌唱音准偏差问题的解决对策
当然,解决歌唱跑调的问题,并非遥不可及。我们可以积极采取一些方法和措施,来改善音准表现。
1. 营造轻松快乐的训练氛围
良好的气氛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。歌曲是不是流畅,往往与学习时的情绪状态息息相关。教学中,老师可以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来提高学员的自信心。同时,在课堂气氛中,应避免讽刺挖苦,希望让每个歌唱者都能在轻松愉快中进行训练,不然在严肃的气氛中,歌唱者往往会因心理负担而更加出错。音乐本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,适当的幽默与亲切感会让他们更容易放松,轻松唱出高音。
2. 聆听和模仿
由于许多歌唱者对音高没有清晰概念,教师在授课前可以先示范唱音阶,例如“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”的音阶,帮助学员感知音的走向。在这一过程中,可以通过手势展示音高的变化,手腕的角度和高度要和声音的走向保持一致。通过这样细致的练习,学员能够慢慢建立起对音高的视觉和听觉联想,帮助巩固记忆。
3. 加强视唱练耳训练
除了听与模仿,认真学习视唱和练耳的技能也十分必要。即便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掌握,长期训练下来,音准的把握能力会逐渐提升。在学习这些内容时,教师应鼓励学员在课堂上多开口唱歌鼓励重唱,并帮助发现不足之处。借助这样的方式,在不断的重复与实践之中,积累起来的经验,能让学生慢慢自信地唱出旋律。
结语
唱歌的过程是情感与技巧的结合,而在实践中即便跑调也不必过于担心。正如记者所言,音乐是多元的,人的声音本身亦是变化的,千万不要因偶尔的跑调而失去对音乐的热爱。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到产生跑调的原因,学会合理的练习方法,建立自信,任何人都能够在音乐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色彩,让声音自由飞翔。各位歌唱者们,不妨放手一试,让音符随心而动吧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